分享到:
微信
回顶部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精彩专题 > 中医药文化 > 中药基础知识
(四)中药的性能
时间:2023-06-08 | 阅读:

 中药的性能也称药性,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1.四气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四气之中寓有阴阳含义,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四性以外还有一类平性药,它是指药性的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缓和的一类药,如党参、山药、甘草等。

2.五味

五味,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五味具有阴阳五行的属性。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

辛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甘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酸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具有清泻火热、泄降气逆、通泻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咸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3.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表示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用趋向。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

升浮药,主温热,味属辛、甘、淡,多为轻清至虚之品,作用趋向多主上升、向外,解表药、温里药、祛风寒湿药、行气药、活血祛瘀药、开窍药、补益药、涌吐药等多具有升浮药性。

沉降药,主寒凉,味属酸、苦、咸,多为重浊坚实之品,作用趋向多主下行、向内,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降气平喘药、降逆和胃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收敛止血药、收涩药等多具有沉降药性。

升降浮沉的用药原则是顺着病位,逆着病势。就病位而言,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就病势而言,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病势下陷,宜升不宜降。

4.归经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归经指明了药物治病的适用范围,也就是说明了药效所在,包含了药物定性定位的概念。

5.毒性

中药的副作用是指中药在常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所谓毒药,一般指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过敏反应症状轻者可见瘙痒、皮疹、胸闷、气急等,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除药物因素外,多与患者体质有关。

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剂量过大,二是误服伪品,三是炮制不当,四是制剂服法不当,五是配伍不当。